市公安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总体工作情况
2024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力指导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决策部署,锚定“凝心打造最美警队 聚力实现平安‘芜优’”目标,“干”字当头、“实”字托底,防风险、护稳定、保安全、促发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市社会治安形势呈现“四升五降”的良好态势,在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被中共芜湖市委授予集体二等功。
(一)推深做实“铸魂工程”,以更高站位推进政治建警。把牢政治方向。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开展四批次政治督察,确保党的领导落实到公安工作全过程。打牢思想根基。充分发挥“公安党校”“辅警学院”“芜湖公安史迹陈列馆”“芜湖公安英烈墙”等教育基地作用,进一步强化忠诚教育、党性教育。深化“江城美警·党建360°”党建品牌创建,入选全国第七届基层党建优秀案例、“万里长江党旗红”优秀案例、2023年全省优秀典型案例。筑牢组织体系。坚持“以实绩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注重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干部梯队建设基本成形。
(二)推深做实“风控工程”,以更强担当守牢安全底线。严防政治安全风险。持续发挥市维稳安保指挥部机制作用,维护好全市政治社会大局安全稳定。严防公共安全风险。深化交通事故“减量控大”,累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108.8万起,排查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246处,全市发生一般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4.19%。未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较大事故。严格落实大型活动审批监管,圆满完成各类大型群众性活动安保任务。强化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口管理,落实分级分类管控,有效预防现实危害发生。严防网络安全风险。深入开展“净网”“护网”专项行动,确保网络环境安静清朗。
(三)推深做实“护航工程”,以更实举措优化为民为企。打防并举保民安。纵深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严打各类暴力犯罪。固化“全社会反诈”专项行动机制,全市电诈案件发案数、损失数实现同比 “双下降”。优质高效惠民生。固化芜湖公安每月27日“爱企日”活动,举办“‘警’随‘企’后 护航发展”警企恳谈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1900余件。深化公安“综合窗口”改革,新增进驻事项30个。将心比心解民忧。持续优化民意中心建设应用,创建“局长直通车 民声呼应站”,相关机制做法被《安徽信息》采用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被公安部简报刊载并报中央改革办。
(四)推深做实“强基工程”,以更优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孵化“枫”警样板。全覆盖创建“枫桥式”派出所、警务室(站),目前已创建国家级“枫桥式派出所”1个、省级5个,派出所警力、社区民警占比均超过公安部“两个40%”底线,警民联调化解矛盾纠纷占有效警情总数7.5%。建成市级基础管控中心,优化“派出所主防”权责清单52项,推行机关警力常态化支援基层勤务、机关民警下沉基层所队锻炼,切实为基层派出所减负提速增效。加速警务融合。完善以“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为核心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纵深推进“交特巡融合”警务一体化改革,建强“铁骑巡控勤务”,设立街面联合警务站16个,推动建成智慧安防小区382个,发展“啄木鸟”“红袖标”“江淮义警”等群防群治力量1.4万余名,推动落实全市见义勇为奖励机制,我市成功入选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跟盯执法行为。将执法办案源头问题治理“日评议”工作纳入“芜优主防”框架,采取“线上+线下”方式全程跟盯受立案、场所、案卷、执法音视频、涉案财物管理等执法要素。
(五)推深做实“智警工程”,以更宽视野深化改革创新。系统培育新型警务运行生态。组建数字战队专业力量,以领军人才工作室为牵引,聚拢人才、手段、资源,提升专业警种“主战”能力,健全“1+3+N”组织架构,加快催生“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聚力深化智慧警务场景应用。依托警企联合创新实验室,催生孵化“芜湖之盾”“风云警务大数据”等实战应用,“芜优主防”智能警务应用荣获2023年公安部基层技术革新优秀奖。鼓励拓展基层警务首创实践。注重挖掘基层警务“小切口”“微创新”,无为市局“肖吕华工作室”研发刑事报表“统计小精灵”被公安部推广作为“夏季行动”数据采集专用,交警“声呐探测技战法”助力飙车炸街治理举措入选全省城市交管工作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做法,无人机应用“天空之眼”逐步实现高速芜湖段全覆盖,今年春运期间全省仅芜湖未发生亡人交通事故。
(六)推深做实“争先工程”,以更高标准捍卫“芜优”荣光。一是强化目标引领。对接先发地区,先后组队赴绍兴、嘉兴、湖州、荆州、广州等地学习考察,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芜湖公安品牌,二是强化过程管控。依托“智慧督办平台”,“五要件”清单化、闭环式完成对市领导批示指示、重点工作、交办任务、重大问题的督办落实。持续推进数字督察基础建设,市局数字督察中心被公安部列为第一批灵敏感知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三是强化结果导向。采取“小手拉大手”“五进”等方式,组织开展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大宣讲,发放《至辖区群众一封信》145万余张,收集分析调查问卷76万余份。常态化开展“红黑榜”晾晒,刚性兑现奖惩。
(七)推深做实“塑形工程”,以更严要求涵养“最美”成色。一是秉持“严”的基调。健全“大监督”格局,滚动开展四批次政治督察,试点运行廉洁风险防治“八步强责”机制,出台市局考勤管理及警务辅助人员问责等规定,着力锻造优良警风。二是锻造“专”的人才。实施“百人计划”,组织骨干民警分批次赴先发地区跟班学习。推行“三青工程”培养计划,建立“青苗”“青藤”“青松”阶梯式跟踪培养体系,结合师徒结对“薪火工程”,推动新警成才培育。做实“50+”民警“常青树”工程,采取“五项刚性措施”激活老民警干事热情。定期举办“芜湖公安大讲堂”,成立20个民警工作室,发挥专家学者、行业大咖、领军人才“以点带面”作用。三是保持“战”的状态。推行实战练兵“砺警计划”,完善战训基地标准化建设,推动基层派出所“练兵角”全覆盖,组织专业比武竞赛、“红蓝对抗”演练、“最小作战单元”现场处置训练,市局连续两年在全省警务实战技能达标抽考中合格率100%。四是营造“家”的氛围。打造完善“青舍”“亲舍”“书屋”“超市”“驿站”“自助洗车”“星光长廊”等警营系列“微生态”, 建成市局警察公共关系互动体验馆,为在职困难民警辅警、退休民警积极争取信义慈善基金援助,推动市财政提升辅警薪酬待遇,让“有困难找组织”成为民警辅警第一选择。五是弘扬“美”的导向。举办庆祝中国人民警察节暨颁奖活动,成立芜湖公安文联,组建芜湖公安合唱团,组织“书画名家进警营”“忠诚杯警体运动会”等活动,健全高等级荣誉培养机制,连续三年、每年一名民警获评“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警“崇尚最美、学习最美、争当最美”良好生态逐步形成。